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工作简报» 正文
高分辨质谱与理论计算: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光解产物具有更高潜在风险
作者:陈红平      来源:质检中心     发布日期:2025-07-29     点击:      【字号: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是植物毒素,具有肝毒性等健康风险,引发全球食品安全重点关注。前期,我所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针对茶叶中PAs污染引发的茶叶出口受阻问题,系统揭示了茶叶中PAs污染来源、迁移转化规律、光解规律及母体化合物的健康风险。然而PAs在自然环境与农产品加工中不可避免发生光解,形成光解产物,诱发新的健康风险,迄今为止PAs光解产物鲜见报道。

近日,团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揭示了34种PAs在紫外辐射下的光降解规律,解析了降解产物电喷雾质谱裂解途径及其光解产物形成途径,通过QSAR模型预测了降解产物的毒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研究通过高分辨质谱和非靶向筛查方法,解析了Retronecine型、Heliotridine型和 Otonecine型三种不同类型的肝毒性PAs的紫外光辐射下形成60种降解转化产物,推导了11种PAs及60个降解转化产物的质谱裂解途径;发现PAs的紫外光解速率与分子激发类型和活性位点数量相关,活性位点通过单线态氧(1O₂)和超氧自由基(O₂•−)参与氧化反应,在紫外光下主要以间接光解方式,发生羟基化、C=O键断裂、开环而生成转化产物TPs;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评估了PAs光解产物的生态毒性,结果显示13%-33%的TPs毒性高于其母体化合物,表明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该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PAs及其光解产物健康风险,为茶叶中PAs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撑。

我所已毕业硕士生黄旭晨为论文第一作者,我所陈红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傅建捷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李鹏扬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支持。

1(1).jpg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