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院活动简报27:对照先进找差距 学习典型创一流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日期:2013-09-26

编者按:9月3日,中国农科院举办“科技创新 服务三农”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我院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以及援藏干部、援非专家和祁阳站党支部书记讲述先进事迹,在广大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将他们的主要事迹摘编如下,供学习交流。

 

 

 

真情奉献 全身心投入援藏工作

 

 

 

张燕卿,环发所研究员,我院第六批援藏干部,担任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在三年的援藏工作中,他积极推动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西藏农牧科学院开展科技合作,组织编写申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藏特色动植物育种与高效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和西藏高寒草地特色草食家畜牦牛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获得36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使西藏在此领域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资助。他推动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西藏青稞改良分中心落户西藏农牧科学院,总投资780万元,使西藏农牧科学院成为该领域挂牌的首个国家级平台。他组织召开了“首届青藏高原农业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有力促进了西藏农牧科学院与中央和内地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

 

 

心系农业 情洒非洲

 

 

蒋和平,农经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农业学科首席科学家。二十多年来,他长期从事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园区研究,近六年中15次赴非洲进行农业援外考察,认真收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努力克服了天气炎热、贫穷落后,交通、住宿、卫生条件差等困难,甚至曾经冒着生命危险踏雷前行,顺利完成各种实地考察任务。他撰写的刚果(布)、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苏丹、马里、毛里塔尼亚和科特迪瓦等7个国家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设方案报告,已经成为我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编写建设方案的主要参考文本。2006年9月和2007年4月,应安哥拉政府要求,他先后2次率农业专家组赴安哥拉,担任专家组组长,完成设计的农业发展项目获得欧盟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助和支持,推动了安哥拉农业发展。2012年,中非人民友好协会授予蒋和平“第四届中非友好贡献奖”荣誉称号。

 

 

 

守望麦田是我最大的心愿

 

 

肖世和,作科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小麦抗逆高产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研究课题10余项,育成中麦9、11、12、13、14等抗逆高产小麦新品种。他常年奔波在小麦主产区,带动当地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农业大学和省地县三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专家,通过遴选技术指导员,培养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普通农户,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推动全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9年,他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情定菜花 逐梦三农

 

 

李云昌,油料所研究员,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油菜学组组长。近30年来,他一直奋斗在油菜遗传育种第一线,致力于油菜品种遗传改良,先后主持“八五”、“九五”国家油菜科技攻关、国家“863”“948”和国际合作等项目30余项,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性杂交油菜新品种16个,累计推广1亿亩以上。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2项。发表论文60余篇。2004年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情系三农 服务人民

 

 

祁阳站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建站时间最早、历史最悠久并唯一首批入选国家级重点野外台站的农业实验站,也是我国唯一以南方14省区200余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作为研究对象的农业科研实验站。53年来,祁阳站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科研突破,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项、省部级奖23项,培育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专家刘更另等一批杰出农业科研人才,为地方培养了3万名农民技术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他们的科研成果累计增产粮食60亿斤,为农民增收节支45亿元,为我国红壤地区的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祁阳站的科技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代代传承着“执著奋斗、求实创新、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的“祁阳站精神”,多次被各级政府评为先进典型,被誉为永不退伍的“科研哨卡”、“红土地上的丰碑”、“农业科研战线的一面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