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上级精神 >> 正文
【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引领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2-12-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近年来,作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短板弱项逐步补齐。优质水稻、高产玉米和节水小麦等一大批优良品种不断涌现,高效肥料、生物农药和天敌昆虫等一大批绿色投入品逐渐普及,植物工厂、节水灌溉、航空植保等一批实用新技术扎根沃野,现代农业的竞争力快速提升。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超过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科技给农业生产注入更多活力,不仅补齐了农业发展短板,更增加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仍需立足现实寻找差距。荷兰的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高达97%,德国、美国均超过了90%,相比之下,我国农业原始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且不断增加,特别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干细胞、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节肥节水节药技术原创性明显不足,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水平仍整体落后,玉米亩产较美国低38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较美国低110公斤以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必须以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为根本支撑,紧紧围绕粮食安全、提质增效、绿色生态等多元化目标,加强生物种业研发,通过建立基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进一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种业的代差;进一步加强绿色投入品、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努力在核心技术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先进的农业装备,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机拥有量、使用量位居世界前列,农业生产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水稻精量直播、玉米籽粒收获、水果分级、保护性耕作、精准施肥施药等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棉花膜上播种、油菜毯状苗移栽、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复式作业机具、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等技术装备不断创新,丘陵山区适度规模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和技术装备体系初步形成。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有力支撑了农业机械化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装备仍是亟需补齐的短板。国产机具90%以上为中低端产品,可靠性适应性亟待提升,高性能、智能化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机械供给不足;动力换挡、无级变速、高性能液压电控传动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仍旧受制于人,智能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自主研发的农业传感器数量不到世界的10%,棉油糖、果蔬茶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水产养殖业等领域机械化水平远低于粮食作物。从全球来看,农业农机装备呈现出大型化、智能化、精准化、综合化和高效化等新的发展趋势。从国内来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农机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全覆盖”需求日益凸现。

强化农业科技与装备支撑,从长远看就是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资金、人才等资源的投入,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中国农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加快在生物育种等基础前沿领域,特别是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现代加工装备等一批重要的农业装备领域布局一批前沿科技项目,明确急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研发目标、创新时间表和技术路线图,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